地下植入超六万吨“钢筋铁骨”——探访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站房核心区

北京市通州区北运河畔,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片以钢筋作骨的巨大“风帆”高高扬起。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这里渐渐挖出一座庞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目前整个站房核心区地下已植入超6万吨“钢筋铁骨”,相当于1万头成年亚洲象的重量。

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如何建成?2月2日,记者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以下简称“城市副中心站”)一探究竟。

沿着楼梯一路往下,记者来到位于地下三层的城市副中心站站台层,这里平均深度达37.5米。只见一辆搅拌车将混凝土运送到了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向已经绑扎好的底板上浇筑混凝土。

当日,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01标段站房核心区站台层完成最后一块底板浇筑,标志着主站房核心区站台层施工全面完工,正式转入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施工阶段。

在主体结构站台层顺利完工的同时,进站层建设也稳步推进,89根钢管柱已全部安装完成。记者看到,在枢纽工程最大采光井处,4根直径1.6米的钢管柱从37.5米的地下拔地而起,这座超级地下工程已雏形渐显。

“为什么要从上往下逆向开挖?”记者抛出疑问。指着施工图,中铁建设集团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项目负责人孟啸解释说,“这里地下水丰富,周边环境复杂,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大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没有像以往那样,先打地基,再一层层往上盖,而是采用了同类工程罕见的盖挖逆作法施工工艺,在完成桩基、地连墙、桩柱一体化施工后,先进行顶板施工,再逐层向下开挖。”

据了解,城市副中心站地下共三层,分别为进站层、候车层和站台层,规模约128万平方米,站台规模8台14线,枢纽工程东西长2.1公里,南北最大宽度650米,基坑最大深度47米,土方开挖量预计达到14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挖出7个昆明湖;钢管柱直径最大为1600毫米,是目前国内之最,单件起吊重量达91吨。

逆、大、深、精、难——这一系列的施工重难点让从业二十多年的孟啸也有些“忧心忡忡”,不过156项目管理数智建造平台、BIM建模技术、深基坑监测系统等一项项新技术很快帮助建设步入正轨。

例如,为了实现底板对上部结构的支撑,中铁建设集团项目团队在立柱底部创新设计了大截面环梁,环梁高4米,每平方米的钢筋含量达到650公斤。安装过程中,应用BIM技术将每一根钢筋的长度、高度、角度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

春节临近,为了保证站台层节点的顺利完工,至今现场仍有216名工人在进行施工作业,来自四川的焊工组组长薛建平便是其中之一。

他告诉记者,从2023年10月开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正式进入站台层和进站层同步施工阶段,钢管柱、钢结构焊接量极大。在枢纽工程最大的采光井,焊工师傅们需要在30多米的高空保证每次焊接都要一次成型,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站台层完工之后,可以安心回家过个年了!”施工现场,薛建平蹲下身子,仔细检查每一处焊接点的质量。龙年初十,他将返回岗位,为5月份进站层主体结构封顶做足准备。

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主体工程土方完成至90%、结构完成至85%,多处结构实现封顶,首片京帆屋盖钢结构亮相,各施工标段陆续转入二次结构、设备安装等施工,预计2024年将全面完成主体结构设备及装饰装修施工,2025年具备通车条件。届时,可实现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30分钟到达核心区的交通高效衔接,成为首都北京新门户,副中心是未来的交通中心、活力核心。

热门相关:北宋大表哥   懒散初唐   娇妻如云   楚汉争鼎   神医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