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孙子”坑了浙江多位老人,警方点破关键:利用“隔辈亲”心理
时隔4天,宁波鄞州79岁的王阿姨(化姓)再次接到“外孙”打来的电话。
与上一个电话一样,电话里的“外孙”哭着向她要保释金,还让老人把现金送到指定地点。
同一段时间,东钱湖边的另一位独居老人也接到同款“外孙”求助。她取了钱到公交站,交给了与她碰面的“警方工作人员”,整个过程如同谍战片。
近日,宁波鄞州警方通报了两起警情,揭示了一种最近高发的新骗局,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警惕。
“外孙”来电求助,宁波两位老人被骗
王阿姨“外孙”打来的第一个电求助电话,是在8月8日上午10点。
电话里,“外孙”哭着对她说:“外婆,我嫖娼被警察抓了!你快帮我取点钱,要交5万元才能被释放……”
一听对方喊自己“外婆”,阿姨慌了神。
随后“外孙”告诉她,这事太丢脸,不能让外人知道,一会儿有“警方人员”上门取钱。
老人信以为真,立马去银行取了5万元现金,随后按照“外孙”指定的地点,交给上门取钱的“民警”。
4天后,“外孙”又给阿姨打来电话。这次哭得比上次更厉害,张口要20万。
老人没那么多积蓄,只好向亲友借钱。亲友感觉事情不对,便让家人联系了老人真正的外孙……骗局被揭穿了。
王阿姨立即报了警。
鄞州区公安分局塘溪派出所民警立即侦查,当晚将上门取钱的嫌疑人抓获。
无独有偶,近日鄞州另一位大伯也接到“外孙”的同款电话。话术一模一样,也都是“嫖娼被抓”“需要5万元保释金”“不要告诉他人”。
电话里,一旁的“派出所所长”还插话进来,和大伯约定取钱事项。
救娃心切的大伯对此深信不疑,赶紧去银行取钱,然后乘公交车去公交站,和“警方工作人员”碰面并交钱。
第二天,大伯和家人说了此事。家人一听觉得不对,前往东钱湖派出所报了警。
民警介入调查的第二天,“外孙”再次打来电话,要求大伯再缴纳10万元“彻底摆平此事”。
民警将计就计。
据两起案件的嫌疑人交代,他们都是通过线上平台接收线下取钱的任务,才来“跑腿”赚取“好处费”。目前,两起案件的嫌疑人均被鄞州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也都在进一步侦办中。
“装孙子”骗局高发,警方分析套路
记者发现,最近这类“装孙子”的骗局在省内不少地方都有发生。
前不久,嘉兴海宁一位羊大伯也接到过一通“外孙”的电话。这一次,对方以“酒驾撞人”要10万保证金。
羊大伯倒是长了个心眼。接受过反诈宣传的他第一时间向海宁丁桥派出所求助。
民警当着大伯的面拨通真外孙的电话,揭穿骗局。
丽水松阳的张爷爷则在短短两天内,接连两次遭遇“装孙子”骗局,先后被骗6万元。经过大量调查取证,松阳警方发现对张爷爷实施诈骗的竟是两个毫不相关的诈骗团伙。
截至目前,此两个团伙7名嫌疑人已相继落网,在浙江共作案5起,涉案金额14.5万元。
杭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罗永此告诉记者,“装孙子”类诈骗虽然是一种新型的骗局,但和之前的冒充熟人诈骗套路一样,换汤不换药,变化的只是诈骗分子转移钱财的方式,相比利用银行卡转账更加具有迷惑性和隐蔽性。
在此类诈骗中,诈骗分子专门针对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利用老年人“隔辈亲”的心理特点,以老人孙辈惹事为由,诈骗老人钱财。
他们的常规套路是——
骗子冒充“孙子”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骗取信任。当老人们放松警惕后,“孙子”再以自己犯事需要花钱解决为由。
求“爷爷”“奶奶”提供现金或转账,其间,“孙子”会编造严重后果,强调“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
当老人在银行取钱后,骗子则专程安排“骆驼”上门取钱,或把老人约到指定地点。
同其他类型的诈骗一样,诈骗成功后,骗子就会消失。但老年人却很可能因证据意识不强、思维反应较慢等错失挽回损失良机,或又因其提供的信息不全、不足,给侦查办案增加难度。
在此,警方提醒,当老年人遇到真假难辨的事情时,切勿急于作出决定,任何通过电话、短信,要求线上转账汇款或线下资金交易的,即使对方声音很像自己的亲人也不能轻信,因为骗子很可能使用合成的声音行骗,老人应先询问身边的亲朋好友核实情况。
同时,老人的家属平时还要多关注老人的情况,定期向老年人讲述一些针对老年人的常见骗局,提高老年人识诈防骗的意识和能力;银行工作人员如发现老人独自慌张转账的异常情况,可向其本人及家人多加核实,或联系辖区派出所共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