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发工资,但我们一定要做女性自己的黑神话!”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

不久前,一家全女游戏工作室在抖音宣告成立了,它先是借《黑神话》上市后的舆论风波狠狠地搞了一波性别对立,然后发出了自己的招聘启事,声称要打破男性垄断游戏行业的现状,做国内首个3A乙女游戏。

请原谅我在此没有使用女性专属的人称代词“她”,这真的没有不尊重女性的意思,只是这公告写得实在太像贴吧老哥的反串钓鱼贴,让我实在不敢假定这位创始人的性别。

首先,这个全女工作室自称由于在起步阶段,没有能力购置办公用品,所以员工需要自备电脑上班,并且在公司营利之前不发工资,每个月的房租水电也要员工反向补贴老板。而等到游戏发售之后,老板作为创始人独占一半的利润,剩下的蛋糕让剩下的员工自己商量着分。要是你签了合同以后对公司不满想半路跳车,还得赔违约金才能走……

即便是这么离谱的条件,它仍然在招聘启事中要求985以上硕士学历、曾在大厂工作三年以上并担任要职。而与此相对应的福利是,员工可以在生理期休假,并且公司会提供免费卫生巾。

我不知道孔子他老人家看到这种待遇的工作会说点啥,但秦始皇应该会直呼上道:这不就是徭役吗,当年朕就是这么抓人去修长城的。

唯一的区别在于,古代徭役一般不抓女人。

然而,这份招聘启事可能已经是整个工作室最专业的部分了,因为从网上流出的群聊记录来看,这个工作室对游戏行业的理解可能更加离谱。

因为整件事情过于抽象,我本以为又是个制造对立引流的小丑,但这个工作室后来还真拿出了一个“实机演示”来打我的脸,证明自己是真的要做个“国内第一款全新开放世界3A大作乙女游戏”。

不是,集美,你认真的?

全女游戏工作室本身并非什么稀罕事,如果你去小红书搜索这个关键词,大概率会搜到个避雷全女工作室的陈年老帖,劝告大家不要被那种企划书都写不明白的工作室白嫖了。而这个帖子避雷的,甚至还是更早的另一个全女游戏工作室。

呃……没错,全女游戏工作室不发工资似乎还挺常见的。

包括游戏工作室在内,像这样打着“全女”标签收智商税的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包括酒吧、健身房等行业都有带着这个标签割韭菜的情况,而他们倚靠的,就是利用挑动对立引来的巨大流量。

放在几十年前,那些女性专用的场所设施原本就是大家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比如女校、国企时代的单身宿舍;但如今,哪怕是性质和用途完全相同的东西,只要冠上“全女”这个标签,就足以引起一阵血雨腥风。

相比于女性专用这个词,全女的要求更加排他,打上这个标签的场所或者机构,不仅服务的顾客只能是女性,并且提供服务的员工和管理者,同样必须是女性,甚至社交媒体上一些极端声音认为在投资人这个层面都要把男性剔除出去,人为制造一个没有男性的真空环境。

按理来说,都把性别对立煽动到这个程度了,也该把拉踩进行到底,拉一波女性受众的好感吧,然而现实似乎恰恰相反。

前段时间,微博、小红书等女性用户集中的社交媒体上,那些“全女避雷贴”越来越多了。那些以全女为标签的酒吧、健身房、登山队以及之前提到的游戏工作室,都成了被集美们吐槽甚至差评的对象。

一言以蔽之,那些以全女为噱头的智商税,已经装都不愿意装了。

考虑到在定位上将50%的顾客拒之门外,这些全女场所收费高原本不一定是漫天要价,但从顾客们发的各式避雷贴来看,在标榜自己的全女人设之前,它们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

比如所谓的全女健身房,其实许多就是传统健身房装修成粉色主题以后的低配青春mini版,不仅器材不全,并且器材的尺寸也并不符合女性的身高和使用习惯,仿佛默认女性去健身房就是为了减脂塑型而不会去增肌一样,不知这能否算是某种偏见和歧视。

又或者以女性力量为噱头的全女电工培训班,也被人扒出来花大价钱考出来的电工证其实是个没什么含金量的水证,要想拿到真正的电工资格还得再考其他证件;而所谓的全女酒吧也存在因为服务差、卫生条件堪忧而被网友吐槽,“girl help girl”不过是一句社交媒体上用来笼络人心的口号。

而在供需关系的另一头,那些入局全女赛道的经营者同样也苦不堪言,顾客刁难、员工背刺,利润上不去、成本下不来,几个月来不断有人因此闭店歇业。如果只注目于互联网上,全女这个标签仿佛一呼百应,而能在现实里站稳脚跟的店却寥寥无几,这何尝不也是一种智商税呢?

在这些店接连爆雷给网友们贡献吃瓜素材的同时,一个悲哀的事实也随之浮出水面:哪怕将男性尽数排除在外,全女也没能如它标榜的那样成为一个女性友好的乌托邦,反倒变得愈加分裂了。

在我们这个时代,消费就是争夺话语权的手段,如果一个商业概念只能在网络上呼风唤雨却无法转化成真正的利润,那么它就只能存在于互联网上一句空洞的口号,“全女”这个标签就是如此。

这种现状无关男女、不分立场,只是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而已。

事实上,在实体行业试水全女赛道实在算不上高明,而游戏行业借助性别对立来促进玩家消费的尝试就很成功,如今二游“男性向”和“女性向”的分裂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双方的支持者都通过向自己支持的游戏里氪金,来向厂商证明自己才是更有利可图的消费群体,以此来要求厂商生产更加符合自己审美趣味的内容。

玩家们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成就感和归属感,厂商们赚的盆满钵满,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未来。

这种促销模式只有一个缺点,等到矛盾演化成万物皆可分男女的那一天,那么岂不是普天之下无处不充满了厕所和粪坑?

不过说到底,又有谁真正在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