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全球合力
近期,气候问题吸引各方高度关注。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将在阿联酋迪拜举行,对世界各国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首次盘点。这进一步凸显,尽管当前部分地区地缘局势紧张加剧,但是对攸关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议题的讨论不应当被冲淡、忽略。
中国绿色贡献领跑全球
“这次来中国,我明显感觉到空气更加清新、树木更加茂密、路面更加整洁。”意大利国家生物多样性未来中心首席法务官让·保罗·德·乔里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推广电动汽车使用、增加城市绿化等目力所及的方面就能清楚地感受到中国为绿色环保付出的巨大努力。在保护生态多样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中国是全球的领跑者,也是许多国家学习的榜样。
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有目共睹。截至2022年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占中国发电总装机的47.3%,首次超过煤电。其中,风电达3.65亿千瓦,光伏达3.93亿千瓦。据外媒报道,由于新增低碳能源设施安装量创纪录增长,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于2024年下降,并且有可能实现结构性下降。
在欧洲部分国家放弃碳中和目标、重启煤电的情况下,中国依然坚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动展现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候任主席、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工业和先进技术部部长苏尔坦·贾比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创新、创造力和实力对世界助力颇多,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森林约占全球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伙伴及武器。树木不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枯枝落叶和根系凋落物经过微生物分解后还能将碳转入土壤内存储,有效减缓气候变暖进程。乔里奥说:“在我们提及《巴黎协定》时,会想到许多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但一些简单的举措却没有得到关注,例如中国持续推进的植树造林。这些举措应当被给予足够重视并推行。”
四十年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植树造林工程建设,包括“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等六大工程。十年间,中国新增森林面积超19万平方公里。目前,中国森林覆盖率为24.02%,已基本接近2025年目标;森林蓄积量为194.93亿立方米,已超额完成2025年目标。应对气候变化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国际社会需协同应对
中国不但保障了本国的绿色发展,在国际上还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近日,全球环境基金首席执行官罗德里格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做好本国生态保护的同时,还为其他国家应对环境挑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了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
在今年10月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正式启动。该伙伴关系将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探索开展绿色投融资与绿色项目评价工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找到低碳、具有气候适应性的增长道路。多年来,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平台,与共建国家开展绿色经济相关项目合作,帮助有关国家避开“先破坏再整治”的老路,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发展成果与全球共享。
有分析人士将中美“阳光之乡声明”看作是“全球应对气变取得有意义进展的先决条件”。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间的合作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显得尤为关键。同时,“阳光之乡声明”的发布也为即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营造了良好氛围。
然而,在全球绿色能源合作的大潮中,仍有对中国持戒备心、逆流而动者。今年下半年,欧盟委员会决定对进口的中国纯电动载人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这一行为引发了多方不满。事实上,这并不是欧盟第一次对中国绿色能源产品进行打压,早在约十年前,欧盟就曾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德国《经济周刊》批评,一些欧盟官员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便妄称中国电动车凭借“巨额政府补贴”下的价格优势扭曲市场。
乔里奥表示,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迫在眉睫,需要各国携手共同应对。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最新报告,各国的气候行动计划仍不足以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也无法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和行动之间的鸿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威胁,因此在气候行动方面,循序渐进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实现净零排放的时间表。他强调,各国政府必须齐心协力,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和合作伙伴关系,以提高其国家气候计划的雄心,并迅速将这些计划付诸行动。发达国家必须兑现其资金承诺,重建信任。
“当前不缺少有力的呼吁,而是缺少有力的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各国应从小事做起,从容易的事情办起。”乔里奥在谈及全球绿色发展合作时表示。
(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孙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