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俄乌冲突会冻结,但无法真正走向和平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王雯雯 徐嘉彤】今年2月24日是俄乌冲突爆发两周年。早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时,美国著名现实主义学者、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就曾撰文提出西方应为该危机的爆发负主要责任,引发西方媒体关注和巨大争议。去年9月,米尔斯海默同美国政治学家塞巴斯蒂安·罗萨多合著新书《国家如何思考:外交政策的理性》,提出北约扩张和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决策都是“理性的”,再次引起广泛讨论。近日,就俄乌冲突即将步入第三年后的走向、西方对俄经济制裁的失效以及中美关系等问题,米尔斯海默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并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环球时报:您曾在采访中表示,俄乌冲突将是一个长期的危险。现在冲突即将进入第三年,您认为它还会持续多久?会在什么情况下结束?
米尔斯海默:我认为实际的战斗不会持续到2025年以后。俄罗斯人将夺取比现在控制的更多的领土,并将实现停火。最终结果将是冲突的冻结,但无法达成真正的和平协议。因此,冻结的冲突再次成为热点冲突的危险始终存在。 西方,主要是美国,不会接受俄罗斯占领乌克兰大部分领土的和平协议。双方的冲突真的看不到尽头,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沮丧的情况。一种尖锐而深刻的敌意将长期存在。
环球时报:您曾在2014年警告过,北约正在乌克兰问题上挑衅俄罗斯。为什么像您这样的声音被忽视了?
米尔斯海默:当北约在上世纪90年代决定扩张时,美国内部发生了一场大辩论。反对北约扩张的人基本都是现实主义者,他们认为北约东扩将导致与俄罗斯敌对并在某个时间点引发严重冲突。他们遭到了一群极具影响力的自由主义者的反对,这些人认为北约扩张并不会带来麻烦。
北约扩张的支持者最终赢得了这场辩论。第一次大规模扩张发生在1999年,第二次发生在2004年。非常重要的是,2008年4月,北约在美国的鼓动下表示乌克兰将加入该联盟。俄罗斯人当时明确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会对莫斯科构成生存威胁,它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尽管如此,美国及其欧洲盟友继续向东推进,并继续试图将乌克兰纳入北约。2014年2月,一场重大危机爆发。那时我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提出西方应该为这场危机负大部分责任。我认为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北约的扩张,更广泛地说,是西方试图使乌克兰成为俄罗斯边境上的西方堡垒。但此后,美国及其盟友加倍努力地推动乌克兰“入约”。每次俄方试图通过谈判达成协议避免战争发生时,美国及其盟友都拒绝与俄方谈判。2022年2月,在2014年的危机发生8年后,俄乌冲突爆发了。
环球时报:您与塞巴斯蒂安·罗萨多去年合著了一本名为《国家如何思考:外交政策的理性》的新书,书中认为北约的扩张是理性的,还认为普京对它的强硬抵制也是理性的。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些最终引发了俄乌冲突的关键决策?
米尔斯海默:在我们的书中,我们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一个国家的理性意味着什么?我们的论点是,如果一个国家有可信的国际政治理论来支持该国正在推行的相关政策,那么它就是理性的。我们还认为,由于外交政策决定是一个集体决定的过程,而个人往往对什么是合适的政策有不同的看法。因此重要的是,决策过程应以审慎的方式进行,参与决策过程的人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质疑彼此。
回到我之前说的北约扩张的问题,当时有两个群体在争论。其中一个群体是反对北约扩张的现实主义者,他们的观点基于现实主义理论,这是一个可信的理论。而扩张的支持者持自由主义观点,他们的观点基于国际政治的三大自由主义理论,即民主和平论、经济独立理论和制度主义,这些也都是可信的理论,在国际关系文献中被广泛接受,因此推动北约扩张的政策制定者事实上也是理性的。我是站在现实主义的一边认为北约扩张的支持者是错误的,但我不否认他们的行为是理性的。
普京的决策是一个很直接的例子。一个国家认为自己正面临北约扩张带来的生存威胁。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它决定采取强硬措施,这被称为“预防性战争”,无论别人喜不喜欢,这都是理性的决策。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个决策“是个错误”,或者说这种行为“违反了国际法”,但我认为错误和理性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环球时报:普京接受塔克·卡尔森的采访时表达了他对谈判与和平的设想。您认为西方观众能听进去多少?这次采访将如何影响西方对战争的看法?
米尔斯海默:很明显,塔克·卡尔森对普京的采访几乎不会在西方产生影响。真正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所有西方精英都对采访和普京本人给予了负面评价。如果你看看西方的回应,就会发现他们没有兴趣以任何积极的方式回应普京说的任何话。我认为这次采访对俄乌冲突的结局没有任何影响。
环球时报:自战争开始以来,您一直认为西方应为俄罗斯的反击受到谴责、美国的政策是失败的,有人对此表示反对并称您误判了俄罗斯。您如何反驳这种批评?
米尔斯海默:西方的传统观点是普京发起了这场战争,因为他被视为“帝国主义者”或“扩张主义者”。具体来讲,有观点认为普京想要创建一个“大俄罗斯”,也就是说他下定决心要征服整个乌克兰,然后继续征服东欧其他国家。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的。普京发动的是“预防性战争”,与所谓“帝国野心”无关,因为他根本没有“帝国野心”。他的决策出于他认为北约向乌克兰扩张会对俄罗斯的生存构成威胁,于是他需要采取措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因此,我的观点与西方传统观点完全相悖。
那么如何证明我是对的,而传统观点是错的呢?答案很简单——没有任何证据支持传统观点。没有证据表明普京想创建一个“大俄罗斯”,也没有证据表明他想征服乌克兰,更没有证据证明他想要征服除了乌克兰以外的其他国家。而另一方面,有大量证据表明他的动机是阻止北约向乌克兰扩张,他本人在无数的场合这样明确表示过。
环球时报:俄罗斯至今没有被击败,西方对俄经济制裁也被证明是无效的。在您看来,西方“击败俄罗斯”的心态是否发生了变化?
米尔斯海默:很明显,西方对俄经济制裁几乎完全失败了。这很了不起。美国人认为,一旦战争开始,经济制裁加上乌军在战场的早期胜利,将使乌克兰能够在其境内击败俄罗斯。制裁措施曾被认为是对抗俄罗斯的制胜武器,但现在俄罗斯经济运行良好。如果说制裁产生了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欧洲经济受到了伤害。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对于对俄经济制裁的失败有何反应?美国是否能够正视现实并推动俄乌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美国希望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这场战争,美国希望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乌克兰扭转战场局势、收复失去的领土。但这是不会发生的。事实上,这是一种妄想。现在对于乌克兰来说,尝试与俄方达成某种解决方案会更有意义。但这并不会发生,因为西方不会退出,至少目前看来,乌克兰也不会退出。
环球时报:您对美国目前的对华政策有何评价?
米尔斯海默:美国正在采取遏制政策。这意味着,将来美中关系会是一种根本上的竞争关系。
不过双方也会有合作,美中并非没有共同利益。我相信美中将继续进行大量贸易,但可能几乎不会涉及高端技术,但会涉及食品、纺织品、制造品等。两国也将在核扩散、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继续开展合作。
现在,我希望美中双方都能明智地处理这种竞争关系,以避免陷入战争,否则那将是灾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