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环球网评:与河共兴,谱写新时代文化繁荣新章

与河共兴,文脉不绝。近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江苏扬州启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来,保护、传承、利用带来的天翻地覆的蝶变,在大运河接续上演。如今,大运河更是以崭新的姿态,焕发出勃勃生机,续写着新时代文化的华彩篇章。

悠悠大运河,文化越千年。作为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重要水利工程,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流经8个省市,是目前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这条奔流了2500多年的大运河,见证了吴越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等地域性文化的繁荣交汇。从唐代洛阳城、河北邯郸大名府故城、杭州城等繁华都市,到河南洛阳回洛仓遗址、河南浚县黎阳仓遗址、天津十四仓遗址,从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到越窑、邢窑、磁州窑……悠悠运河,千年文脉;水波涟涟,滋养文化。大运河之于今天,不仅仅是一条物理意义上的河流,更是一条延绵文脉的文化之河,为文化传承、文明赓续持续注入新的力量。

一条大运河,就是一部历史故事书。注重保护,才能让运河故事代代相传。北京持续做好大运河北京段文物保护修缮工作,实施200余项文物保护和超300项考古发掘工程,倾力呈现“人文河”;浙江制定出台《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有关运河文化保护文件,构建起大运河文化传承弘扬的“四梁八柱”;河南建立遗产档案和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大运河水质、水量、环境等情况,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携着千年风华的大运河,正在当下展示着更为蓬勃之生机。而正是因为沿线省份的绵绵用力,让城市肌理与运河保护、文脉传承相得益彰,大运河的故事,也必将一直延续下去。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创新发展使大运河遗产活起来。走进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裸眼3D看遍运河17城、AR技术复现船只航情、“5G+VR720°”直播扬州瘦西湖,新技术手段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交相辉映,让观众观“虚”感“实”,大大丰富了年轻群体的旅游体验;走进杨柳青古镇,这座因运河而兴的古镇,不仅有繁华的商贸,更有深厚的文化,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杰出代表,已有数百年历史,如今这里依然画坊林立、字号满街,彰显“年画之乡”的生机……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起来,让人们在参与中了解其蕴含的文化与历史,这种方式既有意思也有意义。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让大运河遗产火起来。淮安勾勒“产业、文旅、生态”三张画卷,实施大运河“百里画廊”战略引领工程;常州致力发掘运河工业遗产“文化富矿”,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宿迁文化地标陆续“上新”,古老的“黄金水道”焕发出新的活力……当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正在建设,沿线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建设持续推进,市民公园、文创园区等多元文化空间不断增加。作为“宝贵遗产”“流动的文化”,千年大运河正带动着城市的活力与复兴,为民所用,造福于民。

从历史中走来,向新的未来奔去。承千年运河文脉,运河城市不断续写着新时代的运河故事、运河精神,擘画着人河相融、和谐共生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蓝图。水运涵养水韵,水韵激扬水蕴。启航下一个十年,我们期待古运再传新“声”,向世界讲述与河共生、共融、共兴的故事。(明月松)

热门相关:超级融合   你是我的难得情深   帝少夜宠:小甜妻,乖!   文娱缔造者   视死如归魏君子